交汇点讯 近日,由江苏省希望工程办公室、江苏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、南京晓庄学院主办,南京晓庄学院新葡的京集团8814、世界和平与人权教育基金理事会、“基于微观史学的南京大屠杀研究”课题组协办的“从历史记忆中汲取精神的力量”活动,在南京晓庄学院举办。
2017年4月南京晓庄学院新葡的京集团881416名志愿者参与了由江苏省委外宣办原副主任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、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、世界和平与人权教育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朱成山任首席专家,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项目《基于微观史学的南京大屠杀研究》“南京大屠杀300户家庭受害研究”子课题调查。
两年来16名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周末和寒暑假,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冬天,从江宁大学城到南京的大街小巷及郊区一户一户的走访,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或者幸存者的后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,记录下这些家庭的受害经历,共采访了86户幸存者或者他们的亲属。整理采访录音和采访日记192篇,项目报告301000字,口述资料129000字,音频时长共计4730分钟。用文字、录音和图片形成了以口述文档为主、录音、调查表和影像图片资料为辅的一套口述材料,记录下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历史记忆。汇成不容置疑的南京大屠杀史立体证据链,为课题组编辑出版《历史与记忆——117户南京大屠杀受害家庭(族)微观史调查与研究》一书奠定基础。
这次调查以南京大屠杀受害家庭为中心,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、受害者从单一个人,放到了家庭、家族的视野中,从微观的角度不仅关注受害者本人及其家人当时的受害情况,而且更注重了解南京大屠杀对受害家庭(家族)在生活上、身心上遭受的不同程度的、旷日持久的影响及其对整个家族的影响。
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,很多同学以往只是通过书本和影视作品了解。当他们和这些老人面对面的交流时,被老人讲述的经历牵引着走进那个苦难的年代。这批90后年轻人从一个个老人的哭诉和痛苦讲述中了解历史真相,深化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认知。调查让他们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了解不再局限于课本;交流让他们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认识和理解不再局限于影视。参加这次志愿者活动,为同学们积累了一笔人生财富,丰富自己的阅历,也为大家今后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根基。
16位志愿者写下这两年寻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中动人的故事、坎坷的过程,反思落后就要挨打历史教训,表示要牢记这段历史,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。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课题组编印了《从历史记忆中汲取精神的力量——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南京大屠杀微观调查总结》宣传册,让更多的同学分享当代大学生从历史记忆中汲取精神力量的成果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:“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、担负时代使命,在担当中历练,在尽责中成长,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,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,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!”参加南京大屠杀受害家庭调查的经历,让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在做好每一件小事、完成每一项任务、履行每一项职责中得到锻炼。大家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,不断奋起、永不气馁。
课题组首席专家朱成山教授;江苏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副主任、江苏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俞建;《历史与记忆——117户南京大屠杀受害家庭(族)微观史调查与研究》一书主编之一南京市社科联原副主席曾向东研究员;南京市档案局原副局长徐康英;南京晓庄学院党委常委、组织部、宣传部部长王延光;南京晓庄学院新葡的京集团8814党总支副书记鲍森;南京晓庄学院团委副书记邓琦;“南京大屠杀300户家庭受害研究”子课题有关成员;南京晓庄学院新葡的京集团881416名志愿者及部分学生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活动。
交汇点记者付岩岩
编辑: 付岩岩
{{ article.sysDisTopic }} {{ article.title }}
{{article.sysDisTopic}} {{article.title}}